淡定

2011年08月1日 § 留下评论

找回一份心境.

不再匆忙

喝上一口清茶

静心平气

2011年06月27日 § 留下评论

.

.

.

站在远处,

望着起伏连绵的边沿,

在赞美的同时,意想着,

或巍峨,或嶙峋,或崎岖.

云雾缭绕也好,

蓝天映衬也罢,

一路向前,

在眼前时,

只有寻不见的路在迎接你的到来.

过后,

唯有回望身后的延绵,

才能将美填进心田.

所求

2011年06月22日 § 留下评论

向着母亲伸手

讨求一颗糖

母亲对着孩子

讲述一颗糖的代价.

 

向着老师默念

祈祷对自己仁慈

老师对着学生

教授仁慈的本意.

 

代价

本意

都在不知觉间

张灯结彩

山田绿意

也只是绿色罢了.

骑行

2011年06月20日 § 留下评论

穿过润物的细雨,

穿过迎面的暖风,

 

身后车痕,

水塘,

压实的泥土,

草腥味沾了一身.

 

经过潮湿的雾气,

经过喧闹的蛙鸣,

 

耳边萦绕

低鸣,

皮肤的躁动,

留下数个贪食的痕迹.

 

碾过清脆的声响,

碾过深浅的沟壑,

 

记忆里,

来时,

去往的方向,

埋在深黄的被子下.

 

找到休憩的枯木,

找到解渴的清泉,

 

眼前的,

枯木,

清泉,

冻住了把车的手指.

東京日記の一つ、突然

2011年05月9日 § 留下评论

突然想说一句:

“晚安、东京。

晚安、北赤羽駅。”

———————————————-

お休み、東京

お休み、北赤羽駅。

时光飞逝

2011年05月7日 § 留下评论

年少时,我们曾经一起欢笑,比每次考卷上的数字谁更大点,比谁的画能留校,比谁更懂电脑,比谁投篮更准,

比谁的魔兽打的好,比谁的cs爆头更多,比谁更能洗冷水澡.

年少时,我们在钱塘江畔数天上的流星,在寝室里胡乱的欢乐,无所顾及的大笑,一起淘一张黑白艺术片,在农民房的隔间里安静的看完,聊聊彼此的体会,在小饭店等老板炒辣子鸡,虽然那辣子鸡很黑,还有点焦.

还记得那部片叫[偷自行车的人],还记得那饭店叫铁皮屋,还记得很多昨天的话语,却不曾记得聊过谁先结婚.

昨天,一晃眼就真的是昨天了.

其实今夜,好想对坐,遥想当年.但话语早已融入无数无需表达的眼神之中.

纯粹,单纯的生活轨迹,曾是年少轻狂时嗤之以鼻的,时至今日,才明白,这弥足珍贵的平凡,决不亚于少年轻狂的种种.

【转】纽约TDC中国巡展之字体设计研讨会

2011年05月7日 § 留下评论

文字转载于朱涛的博客 http://baiyanliao.blogbus.com/logs/85106730.html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baiyanliao.blogbus.com/logs/85106730.html

DSC_3613

19号去参加纽约TDC中国巡展。晚上,在杭师大美院的花园咖啡馆参加了字体设计研讨会。有关研讨会的内容大家可等方宏章整理出来给大家,因为总共聊了有四个小时,内容很多,所以方哥这位本次才“见了面的网友”估计这会儿还在整理录音中。

本次研讨会的神秘嘉宾,陈其瑞老先生如今已经68岁,他是新中国最早的字体设计师之一。现在方正字体的比赛根本就不入他的眼,因为他们当年所在的字体印刷研究所曾获得过很多日本的字体设计大奖。按照陈老先生的意思是,方正的字体设计比赛非常的不入流,满眼都是靠搞怪博眼球的作品,真正市面上缺少的、适合阅读的正文字体几乎没有。研讨会上我们看到了陈老先生他们上海字体印刷研究所做的一系列字体,例如宋一,宋二之类。有些是当年被运用为辞海正文或者“御用”为毛选正文的字体设计手稿,都非常的棒。

陈老先生他们当年设计的这几款字体就好比是Helvetica或者Garamond,经典、通用性强。这样来说,似乎方正搞得字体设计大赛上的参评作品就是大卫·卡森类的了?显然,哪些字体并不是大卫·卡森所坚持的东西。大卫·卡森的理念是,他不做重复的字体,他要做的是与设计品内容相适配的字体,于是在他设计的东西里,所有的字体都不相同。他并不十分考虑阅读,这些字体也不会出现在阅读性的文本里,字体本身更多是以一种图画的形式出现,所以他的作品本身更多是为了玩,而不是为了读。这是带有一定应用前提或者说语境的字体设计。而方正的字体大赛里的很多作品并不是这样。这些字体的每个字符都是被独立的设计出来,都是要被运用于阅读里一样,但它们为了形式而形式,并不考虑语境。这样的字体,哪怕只是用在标题,一样会存在阅读的障碍。形式的过分强烈使得阅读时花在辨识上的时间增加,以至于想把每个字符所代表的意思串联起来组成句子,都变得困难。因为一个字符本身就可能具有多重所指,只有放到具体的句子里甚至具体的语境里,才能最终确定下来其内涵所指,如果我们把其能指搞得复杂、陌生,不易辨认,自然无法连贯的理解其在相关语境里的内涵所指,也就无法阅读了。

会上,文学评论家夏烈先生和袁由敏老师就关于这个话题讨论了很久,夏烈先生认为我们现在太多的书籍装帧做的过了头,太多花哨的元素、设计过头或细节把握不够好的文字,不正确的断行等等,会影响了文字的阅读连贯性。好的文学作品,在排版上应该具有简单、统一,字体熟悉,无需花时间辨认等特点。同时他也承认,早已进入读图时代,越来越少的人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些长篇的文字。比如很多设计师会为了酷,排出一行60个字符的超长栏宽,但很显然这样的文本不是给人看的(本博客受限于博客模板,没办法,大家见谅)。还有很多人会不顾内容,将所有书都排成超大行距,虽然看起来大行距对减少视觉压力有利,还能减少读错行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大行距的文本会减缓阅读速度,并且哪怕行距再大,依然可能存在读错行的问题(行距和栏宽应有一定范围内的配比),对于早已“进入”内容的读者来说,显然会影响他们的阅读。所以不顾文本内容,而把“减少长期阅读的视觉压力”作为“使命”的设计师都是他妈在扯蛋。我承认,我以前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时,也很手贱的扯过蛋。

中文字体研讨会,自然绕不开老话题“繁简汉字”。尤其是本次还请来了台湾设计师李根在先生。就汉字简化这件事,大家去看豆瓣字体小组和北大方正论坛里的讨论便是,已经足够丰富。我只想说一点在会后我突然意识到的事。我们都知道,汉字的演变其实一直伴随着我们整个的文明史,篆、隶、楷、宋、黑,每一次的变革都是由社会效率作为原始推动力,进而首先进行工具改进(有不清楚的同学,可以去豆瓣字体小组找资料),接着才是字形随着技术的革新而逐渐改变。而在那个错乱的年代,西方思想突然冲进中国,从远古到现代派,过于大量的信息让大家感到中国的文化要死掉了。但主张汉字简化的大学者们没有或者很少思考了语言文字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简单的认为汉字是汉文化发展受到阻碍的直接原因,加上日本西化后的迅速强大作为佐证,所以直接改的是字符形式(先逐步简化,进而尝试用拼音代替,我们现在的很多简化字不过是简化过程的中间过渡字型),而没有真正意义的工具革新。直到王选先生研究出第一代的汉字输入法之后,我们才意识到,表音又表意的汉字并不是汉文化发展的瓶颈,汉字通过不同的编码方式依然可以便捷的被录入和传递。字体改革委员会曾经过于激进的走了一步错棋,还好没有走到拼音化那一步。
袁由敏老师这几年的研究课题是“直排与横排”,这是个很好的研究方向,与大多数国内设计类院校注重的图形创意相比,文字与版面算的上更基础更值得去研究的方向。我和缇雀儿朱曾经对中英文按照各自传统排版方式混排做过不少尝试,但还没有像袁老师这样做如此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国内这方面的资料过于的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在书店看到过一本国外引进的相关书籍,但当时实在穷困僚倒没能买下,再去看时,已经悄然下架,后悔至今。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现在的教育、逻辑结构、经济模式等等都已西化,但很显然,我们现在谈的设计语境并不是拉丁的。且不论拉丁和西方这两个概念是否重叠(显然不是),我们生长的这块土地上的文化也并没有完全的西化,怎能说是“拉丁语境下”呢?所以本次研讨会虽然大家聊得很欢,但拟定的这个主题显然是个伪命题。

—————————————————-

袁由敏老师和陈其瑞老先生。

DSC_3605

夏烈先生。

DSC_3603

李根在先生。

DSC_3601

陈嵘老师

DSC_3626

卢涛(左一)没有在本次研讨会上发挥他在自己博客上的功力,我觉得有点小失望。

DSC_3598

方宏章在向我们展示陈琪瑞老先生当年设计的字体原稿。

DSC_3622

袁由敏老师的研究《直排与横排》,以及色哲从上海字模一厂定做的铅活字。

C360_2010-11-19 23-30-37

主题:拉丁语境下的中国文字设计

在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发轫之初,就已交织许多不同的矛盾与论争,并一直纠结至今,诸如传统文化之现代化(古—今)、作为第三世界的中国之西化(中—西)等。在文字设计的范围内则表现为繁体字的简化以及中文与拉丁文设计的互相影响、冲突与并存等无数问题。伴随中国设计现代化的艰难曲折之路,其潜藏的复杂线索更是难以清理。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形态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参照系,西方现代设计本身一直处在其动态演变之中。1949年后,我们放弃了原先几乎与西方并行的设计发展轨迹,直到80年代重新接轨时,西方这几十年发展的所有设计思潮,被简单地浓缩成一个植入的瞬间,在很短的时间里并置在中国。我们事实上完全缺乏现代主义以来的重要体验。当过分多的信息重叠涌入时,我们无法理清自己的思绪,这也直接导致了汉字自身设计逻辑的混乱。

文字设计的方向往往会成为决定现代平面设计方法与思想模式的出发点。与层级清晰的拉丁字母文字体系不同,中国文字设计的真正基石与实践课题是一种西方模式无法简单移植的中文。中国当代设计的汉字语境是回避不了的一个命题、一大难点。中国现代文字设计方法的缺席,成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一个瓶颈。

总主持:
朱珺,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

——————

学术主持:
袁由敏: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导,教育者和学术研究者,《直排与横排》研究课题的发起人。
卢涛:平面设计师、写作者、老旧偏颇视觉考古者。

——————

邀请嘉宾:
陈其瑞:专业字体设计师,在上海印刷研究所工作,参与设计了宋一,宋二等中文字体。
李根在:旅美台湾设计师,策展人,台湾艺术大学客座教授。
陈嵘:任教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毕业于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关注于文字和文字设计为主的研究和教育。
毛勇梅,教育者,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
夏烈,文学评论家,致力于当代小说批评、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学研究。
姚大钧:声音与新媒体的艺术家,策展人,艺术史学家和软件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开放媒体工作室教授。
戴诚:视觉多媒体平面设计师,独立电子乐创作人

——————

研讨会时间:11月19日,下午18:00

——————

研讨会地点: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花园咖啡厅

CITYFONT 都市フォント構想

2011年04月20日 § 留下评论

http://www.cityfont.com

(部分翻译)

都市フォント構想

概要

都市フォント構想は、都市が独自に持っている個性や魅力をフォントのデザインに取り入れることで、都市らしさを具現化するための構想です。都市オリジナルのフォントをあらゆる媒体に統一的に使用することで、都市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形成を助け、市民の一体感を醸成し、都市景観に貢献するツールとなります。

背景

欧米を中心に都市間で生き残り競争が激化しており、都市ブランディングの重要性が高まっています。ローマやソウルなどの都市では、都市の案内サイン、ウェブサイト、ポスター、リーフレット等の視覚的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おいて、フォルムの美しさや機能性だけでなく、その都市らしさを反映させたフォントを新たにデザインし、活用することで、その都市のブランディングを効果的に進めています。

城市字体的三要素

1 地域性

方言との結びつきが感じられる書体(訛り、アクセント、イントネーション etc.)

地方の味を彷彿とさせる書体(濃い、淡い、まろやか、芳醇 etc.)

土地の人の気質が感じられる書体(あっさり、穏やか、大人しい etc.)

風土や気候を表現した書体(寒い、曇りがち、雪国、荒波、山並、川面 etc.)

地方独自のモニュメントや動植物をモチーフにした書体(遺跡、草花、昆虫、鳥獣 etc.)

2 一贯性

生まれ育った景色と共にある書体

広く長く使うことで得られる経済的、文化的な効果

統一感を持たせることで観光客の認知と理解を促す

案内表示からパンフレットまで多様なアイテムを結びつける

3 公共性

自分の街に誇りを持てる

都市景観との調和

市民が納得する制作プロセス

利便性と公益性の高い提供方法とその運用

城市字体(font)构想

概要

所谓城市字体这一概念,指的是将城市各自含有的独特魅力融入到字体的设计中,将城市感具体化为宗旨的一个构想。将根据城市原创的字体在各种媒体上进行统一的使用之后
,有助于形成城市的统一性,制造市民对于城市一体化的感觉,从而成为能为城市景观做出贡献的工具。

背景

在面对以欧美为中心的城市之间强烈的竞争的同时,城市品牌(Blanding)具有很高的重要性。罗马、首尔等城市,在用指南标示、网站、海报、宣传单等为为城市视觉的一种
交流,这些可能仅仅是形式上的美观或者功能性的,因为需要能够体现城市感的新字体,能够活用这些字体,让这些城市品牌起到更好的效果。

城市字体的三要素

1 地域性–城市个性的呈现

– 与方言贴合在一起感觉的字体(如:乡音、口气、语调等)

– 像在地方特有味道中行走感觉的字体(如:浓郁、清淡、醇厚、芳醇等)

– 能感觉到土地和人的气质感觉的字体(如:轻松、稳健、成熟等)

– 能表现当地风土人情,气候变化的字体(如:寒冷、阴霾、雪地、海浪凶猛、山峦连绵、依山傍水等)

– 以地方特有纪念碑、遗迹或动植物为主题的字体(如:遗迹、花鸟鱼虫等)

2 一贯性–城市品牌的形成

– 与自然景色共存的字体

– 能广泛使用,长期使用,并据有经济和文化效果

– 据有统一感,帮助游客认知和理解

– 结合从指示系统到小印刷品等多样化的条件

3 公共性–城市价值的提高

– 让市民为自己的城市街道自豪

– 与城市景观相统一

– 市民能够接受的水准

– 提供高便利性和公益性的运用方法

是该写点啥了

2011年04月20日 § 留下评论

目前还是写不了长片的文字,所以长度都看缘分了.

真正意识到,今天拍一部电影,设备距离我们有多近:一台5DII,镜头1个以上,3/4张64G-CF卡,读卡器,三脚架,一台好点的家用电脑,数快TB硬盘,一个人,一段时间,一点伙食交通费.如果这些设备稍微提高点档次,10万人民币以内也是可以搞定的.接下来就是考验所有有电影梦想的年轻人了,究竟有多少才华才是关键!梦不远!

有的人想着结婚,

有的人自然就结了,

有的人随意,但还是觉得先没这必要干这事,

有的人觉得结婚这事距离自己很非常遥远,

有的人觉得自己可能永远不会相信这事,

有的人,该结婚的时候没结成,拖到最后觉得不得不结了,也遇到似乎是合适对象了,结了吧,然后又觉着不该结.结果还是结着.

命不是上帝安排你怎么活,怎么过,怎么选,遇到什么,

而是把你送到你妈妈的肚子里,之后都是必然.

(悲观厌世的极致了)

如果,サンクス店长来的那个电话是おめでとう开头,房间里的萝卜就不会开花.

生活的延续就是这么脆弱,容不得对”过去”改变一丝一毫,容不得对”过去”用任何一个”如果”.

人需要一个空间,来帮助他做什么.空间提供给人的不只是场地,更重要的是一种气场.

如何平衡好本我,自我,超我,原来这是自己从小一直在纠结的根本问题.

比如:现在是出去吃夜宵好,还是不出去吃夜宵好?

一直觉得物质是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的,但精神,尤其是情感,是努力不来的.

今天又觉得,努力之后,物质获得的可能性有,但也不怎么高,感情获得的可能似乎也有点,但更是不怎么高.

那我只好为这些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努力努力再努力,不然能怎么办呢.毕竟还大概知道要点啥.

人生就是喜欢捉弄你,当你没怎么太注意的时候,开始爱的死去活来.当你真想玩命追求的时候吧,才发现使啥招都不怎么起效.就是掏出心,回答的还不你想要的.

所以,人究竟图啥,不都还是图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嘛.

想请久未见面的朋友吃饭,发现兜里没几个钱.等有钱了,那就忙着加班吧.

胖的时候不想被拍,因为胖.瘦了不想被拍,因为皮肤差.不愿意被拍照的人是不是自卑的?

十一

もし、日本とは、もう僕の体に複雑な気持ちが集まっている石というものようになった。今は、そんな言葉が聞かれて、誰にも言えない感じが思い出した。

お休み、小椋先生。お休み、檜山先生。

お休み、赤羽北。お休み、小豆沢。お休み、くらすし。

小棉花在東京 十九(地震特輯後續)

2011年04月2日 § 一条评论

執筆難書,

選擇的選項是需要理智的,

但選擇的過程終究是不理智的,

人終究也還是情感的動物.

過不了的關,最終還是自己的心關.

希望明天飛機離開地面的那一瞬間,

一切都可以被風吹向身後的富士山.